会议指出,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,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黔泉陈庆11月15日,平塘县克度镇马鞍移民安置社区的柏油路两旁,银杏树已经穿上金黄色的礼服,沿线错落有致的红顶白墙独栋小楼整齐排列,一直蜿蜒到远处的山脚……提到马鞍,人们或许觉得陌生。 不过,这里和另一个名字息息相关——大窝凼。 为了更好服务和保障“中国天眼”的建设,当年大窝凼核心区的村民,集中搬迁安置到了马鞍社区,从村民变居民,开启了全新的生活。 “原本以为一辈子会待在大窝凼,望山、种田、喂猪,一口‘大锅’改变了大家的命运。 ”曾住在核心区金科村的杨昌敖说起搬迁,思绪回到了12年前那一场群众会。 “我舍不得搬,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,我的土地也在这里。 ”“搬出去,没了土地,我们吃什么?拿什么来保证我们的生活?”一场搬迁动员会,藏着大家的不舍与大义。 一边是乡愁与生活,一边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,核心区村民杨朝福、杨天豪、杨天信、杨天觉等12户毅然选择了后者,告别故土。 有了他们的带头,此后“中国天眼”核心区4328名村民陆续搬迁进马鞍社区。 今年80岁的刘玉福老人就是其中之一,住进192平方米的大房子,一家四代同堂。 孙媳妇陈青霞说,老人的朋友也住在附近,每天饭后就相约到广场散步聊天,平时想吃点什么,也可以在附近市场买到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 陈青霞今年28岁,通过自己的努力已是一名社区干部,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,还能照顾家人。 “爱人在外务工,我就在家里上班,两人加起来每月能有七八千元,这种生活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。 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陈青霞笑在脸上、甜在心里,“奶奶也有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,甚至年关时政府还给奶奶发2000多元的‘年终奖’呢!”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不只陈青霞一家。 为了推动搬迁群众就业,社区一共引进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,为社区群众提供了近300个就业岗位,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。 在社区的平塘县湘黔手袋厂,经过培训的许明刚干起活来得心应手。 他告诉记者:“干得多挣得多,还可以晚上拿回家做。 我勤快一点,每个月能领到4000多元钱,日子比原来更好了。 ”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手袋厂主要加工鞋袋、西装袋等布袋产品,全部出口日本、印度等地。 “目前加工厂每年出货几十万件,每个月发工资都要10万元。 ”总经理李兰香说。 如今的马鞍社区,除了就业车间,幼儿园、医院、银行、电商、广场公园等一应俱全。 签约医生到户,对高龄老人上门服务。 为了星辰大海,马鞍社区的居民离开家园,不过他们的生活并未因此暗淡。 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,曾经大窝凼的人们,如今过上了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的日子。 (责编:李永馨(实习)、陈康清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。 讲的是,凡会膳食者,牛肉宜与稻类食物配着吃,羊肉宜与黍类食物配着吃,猪肉宜与稷类食物配着吃,狗肉宜与粱类食物配着吃,雁肉宜与麦类食物配着吃,鱼肉宜与苽类食物配着吃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日本黄色生活片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ucbase.com/ls/202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