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2013年2月,邯郸市就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启动了“一帮一”结对帮扶活动,活动开展7年来,全市共有万多名机关干部参加,先后与7万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,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,防止返贫问题发生。 “粗放型”变“智慧型”。 “俺在手机APP上点一下,定期就能自动施肥,1000亩地两天就浇完了,省事儿得很!”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种粮大户闫现高美滋滋地说。 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,可在线实时查看农田地理信息、同时进行植保监测、气象预警、农产品溯源、用水效率监测等功能,对植株生长图形、生长长势的图像采集和对病虫害发生类型、等级的判读诊断。 从精耕细作到精准农业,如今的农田内装备的物联网水肥一体机,可实现核心区5000亩土地喷灌全覆盖、水肥精准化,年节水量达35万立方米、节省施肥费用十余万元。 示范区配备测土配肥机、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业设备,原来需要八天收割的粮食,现在三天就可以收完。 “一家管”变为“大家管”。 在赵庄镇官衙村,村干部在田间逐一查看田间的路基、机井设施。 宝丰县通过监理“盯”、专人“查”、村干部“看”、第三方验收多方合力,做好对高标准农田关键环节监督,构建监理、业主、乡村、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,一方面保障了工程质量,一方面为群众有效使用提供了便利。 按照“谁受益、谁管护”的原则,实行县、乡、村分级管理,构建政府主导、群众主体、社会参与的“三位一体”管护机制,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管得住、用得好,长期稳定发挥效益。 从办公室到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第一线,从政策文件到基层实践,我对党员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有了更深的感悟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日本黄色生活片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ucbase.com/ribenhuangseshenghuopian/190.html |